《建筑遗产》期刊
  • 首页
  • 期刊浏览
  • 热点阅读
  • 订阅
  • 投稿须知
  • 活动
    • 新闻
    • 访谈
  • 关于我们
    • 期刊简介
    • 组织架构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遗产图说
中文 EN
在线投稿

《建筑遗产》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我国历史建成物及其环境研究、保护与再生学科领域的第一本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本期研究聚焦城乡演进中的历史环境保护与传承。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城乡空间与环境的变迁,何为传统,何谓故乡,如何在城乡演进的更替中留下时代印记,不让故乡变他乡,一直是摆在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褚子婧、沈旸、俞海洋、申童以《历史与城市“事件”的记忆复刻——嘉兴老火车站再现的意义及途径》一文,讨论建筑与城市之间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以及嘉兴老火车站原位重建在城市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为当下...

查看详情 +
  • 2023年第3期(总第31期)
    查看详情 +

    编者的话本期研究聚焦城乡演进中的历史环境保护与传承。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城乡空间与环境的变迁,何为传统,何谓故乡,如何在城乡演进的更替中留下时代印记,不让故乡变他乡,一直是摆在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褚子婧、沈旸、俞海洋、申童以《历史与城市“事件”的记忆复刻——嘉兴老火车站再现的意义及途径》一文,讨论建筑与城市之间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以及嘉兴老火车站原位重建在城市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为当下...

  • 2023年第2期(总第30期)
    查看详情 +

    编者的话时光荏苒,《建筑遗产》的第30期(2023年第2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继第24期之后,本期《研究聚焦》再次关注对中国传统园林遗产的研究。杨雍恩、徐晨鹏在对文徵明的《拙政园图咏》的已有研究基础上,以槐雨亭为中心,探讨园主王献臣和画家文徵明如何将拙政园中各景点作为认知地标,并通过图文表达进一步把这些认知地标组合为认知网络,从而通过拙政园这一描绘客体传达其观念和心境,并实现自我形塑的问题。朱宇晖、郑晓...

  • 2023年第1期(总第29期)
    查看详情 +

    编者的话2023年第1期《建筑遗产》学刊的《研究聚焦》栏目以武陵干欄木构建筑研究为题,本刊邀请了张彤教授担任这一专题的客座主编。在导言中,张彤教授对研究主题的策划思路和收录的5篇文章做了简要说明。本期《历史与理论》栏目收录了6篇文章。程晓梅、张松撰文梳理了古斯塔沃•乔万诺尼城市保护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观点及其基于罗马城市的实践,指出他的以“次要建筑”“抽疏”为代表的城市整体保护的理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

  • 2022年第4期(总第28期)
    查看详情 +

    编者的话历史建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积极的遗产管理。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工作涉及多类型的遗产价值和多样的主体,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决策与实践的博弈过程中建立调整机制、优化管理制度,不仅关系到遗产相关工作的落实,也是实现多元文化共生的途径。2022年第4期《建筑遗产》学刊的《研究聚焦》栏目收录了3篇有关建筑遗产管理的文章,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一议题下的实践经验与思考。许月丽、汪涵、刘建麟的...

  • 2022年第3期(总第27期)
    查看详情 +

    编者的话2022年是《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下一个50年:世界遗产作为韧性、人文和创新的源泉”,这一全球纪念活动主题揭示的遗产价值,正是我们今天从事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刻意义所在。同时,2022年也是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为此,《建筑遗产》2022年第3期的组稿以《研究聚焦》栏目的三篇文章作为纪念。开篇是蔡永洁、黄纳的《多层级的空间——上海老城厢毛细血管的形态类型及价值》一文,由一张历史地...

  • 2022年第2期(总第26期)
    查看详情 +

    编者的话继上一期之后,本期《研究聚焦》栏目继续关注中国西南地区风土建筑,同时也延续我刊之前刊发过的关于大理白族风土聚落和建筑的系列文章,以及从图像解读包括云贵在内的苗族风土建筑等话题所关注的区域,将目光再一次聚焦于云贵地区。多民族杂居是云贵地区的典型特征,其中汉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语的西南官话区,而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则分属汉藏语系的苗瑶、壮侗和藏缅语族,以及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等。生活在同一片土地...

更多内容
  • 对建筑遗产基本问题的认知

  • 存旧续新:以创意助推历史环境复兴——海口南洋风骑楼老街区整饬与再生设计思考

  • 消失中的遗产:美国教授50年走遍60余个国家的记录

  • 2017木质建成遗产保护准则

  • 法国“国家建筑师”培养基地访问记

  • 上海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反思

关于我们

  • 期刊简介
  • 组织架构
  • 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微店二维码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