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浏览 > 2023 > 正文

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


编者的话


本期《研究聚焦》以传统聚落结构为主题。传统聚落结构既包括其各物质空间要素之间的层级关系,也离不开其所承载的社会生活的结构。潘莹、白佳钰、施瑛的《社区结构视角下潮汕游神赛会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考察了广东潮汕地区不同社区结构的聚落游神空间特征的差异和其背后共通的社区结构影响机制,认为其反映了组织者对本社区结构的空间化认知。张宝庆、张淄赫、艾热提·如则的《从漂至聚,由牧而惠——新疆天山北麓哈萨克族乡村聚落形态特征与类型分析》对新疆天山北麓的哈萨克族乡村聚落的结构特征及类型进行了分析。李军环、张耀珑的《基于图式语言理论的马尔康市嘉绒藏族聚落空间研究——以直波、松岗、代基为例》则用景观图式语言理论分析了马尔康市嘉绒藏族的聚落空间结构。

在《理论与历史》栏目中,张晓薇、李久君的《赣东闽北地域空间演变兼建筑遗存的斗栱技艺浅析——基于我国古代移民沿“分水关-杉关”关带迁徙入闽的视野》从移民学视角讨论赣东闽北地域关带沿线的空间节点、城乡建筑遗存及其关联,并考证了与之相关的斗栱技艺源流问题。李丽、李库的《内蒙古自治区兴源寺大经堂彩画的地域性研究——以特征和演化为核心》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兴源寺大经堂彩画的地域特征及其演化机制。张化的《潘世义还是邬达克——上海息焉堂设计师疑案解析》综合运用档案材料和访谈、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试图解答由来已久的上海焉息堂的设计者争议,得出焉息堂由潘世义设计及监造,而邬达克在国民政府建筑师制度变更的特殊情况下挂名领取了营造执照的结论。傅力、董芊里、张青萍的《江南园林假山遗产病害分类研究》对江南园林假山的病害分类做了探讨。俞莉娜的《日本<营造法式>研究史述要》对近代以来《营造法式》在日本的研究史进行了综述。

本期《沃菲尔德风土图记》使用詹姆斯·沃菲尔德的摄影作品,聚焦于时尚变化及其沉积如何塑造大都会各自的独特气质,试图寻找大都会在走马灯似的时尚变幻中相对稳定的要素。

在《案例解析》中,姚伊迪、黄杰的《原国立中山大学体育馆的改易及保护再利用反思》对1936年竣工、现在位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近代建筑遗产国立中山大学体育馆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及21世纪的三次改易和再利用进行梳理和反思。王诗若的《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病损分类研究——以贵州增盈鼓楼为例》试图通过贵州从江县增盈鼓楼案例探讨古建筑木结构病损分类问题。

本期《访谈》栏目刊登了江嘉玮博士与陆少波建筑师的对话《太湖流域风土研究与设计的住宅视角:以常熟为例》,讨论常熟的聚落肌理以及住宅类型,重点关注其富于特色的灶间空间,以及陆少波建筑师对老家自宅和院子翻新改造的项目“灶间之家”,对日常生活细节中呈现的“风土”予以关注。

本期责任编辑:祝东海 刘涤宇


    研究聚焦 Special Focus

  • 社区结构视角下潮汕游神赛会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潘莹 白佳钰 施瑛
    X

    摘要:广东潮汕地区城乡聚落中广泛存在的游神赛会活动是一类历史悠久的民俗仪式。通过概念化的游神空间模式,文章对血缘型、业缘型、混合型三处不同社区结构背景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从“神厂”空间设置、祭祀单元排列规则、游神路径选择三个层面,判别社区结构观念对空间特征的影响机制。对比结果显示,不同社区背景下的游神空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又遵循共通的社区结构影响机制:不同形式的族群认同决定了“神厂”空间的设置...

  • 从漂至聚,由牧而惠——新疆天山北麓哈萨克族乡村聚落形态特征与类型分析 张宝庆 张淄赫 艾热提·如则
    X

    摘要:中国新疆哈萨克族聚落空间价值尚未被有效发掘,天山北麓聚落民居亦鲜有研究涉及。作者基于天山北麓哈萨克族乡村聚落的田野调查,参照类型学的研究范式,采用乡村聚落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天山北麓哈萨克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进行特征梳理与研判。随着哈萨克人漂泊历程的结束,天山北麓哈萨克族乡村聚落由最初简易、流动的毡房聚落逐渐分化为毡房、河谷、浅山和定点牧业四类聚落。文章认为,这四类聚...

  • 基于图式语言理论的马尔康市嘉绒藏族聚落空间研究——以直波、松岗、代基为例 李军环 张耀珑
    X

    摘要:文章选取马尔康市直波村、松岗村、代基村3 个典型的嘉绒藏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图式语言为理论基础,通过提炼并总结空间格局的图式语言来解释聚落空间形成、演变的原因。研究发现:(1)聚落整体空间格局呈现“宗教空间—连接空间—居住空间”的序列,民居建筑围绕宗教建筑呈向心型布局。(2)聚落的发展符合图式语言的语法、句法逻辑,构成整个聚落空间的要素可按照传统的宗教和风水观念进行空间叠合与组织。(3)同...

    理论与历史 Theory and History

  • 赣东闽北地域空间演变兼建筑遗存的斗栱技艺浅析——基于我国古代移民沿“分水关 - 杉关”关带迁徙... 张晓薇 李久君
    X
    摘要:赣东闽北地域历史文化独特、空间演变复杂、建筑遗存丰富,保留了北方移民迁徙入闽的多个历史关隘,主要沿“分水关- 杉关”关带分布。文章结合文献比较、田野调研与统计分析诸方法,从移民学视角厘清了“赣东闽北地域”空间演变的相关历史认知,探讨了关带沿线的空间节点、城乡建筑遗存及其关联,并考证了斗与栱的源头、斗栱技艺及其演变等。研究结果为赣东闽北地域传统村镇保护、历史文脉延续、传统建筑技术源流与变迁的...
  • 内蒙古自治区兴源寺大经堂彩画的地域性研究——以特征和演化为核心 李丽 李库
    X
    摘要:建筑彩画是存续地域建筑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兴源寺是清代漠南蒙古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喇嘛旗的主庙,其主殿大经堂历经多次修缮,内檐依旧较好地保留了清晚期地方建筑彩画的遗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丰富地方彩画研究的重要史料。本文采用实地观察与文档搜集的研究方法,结合彩画形成的历史语境,从彩画构图、色彩、纹样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兴源寺大经堂内檐彩画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特征,挖掘多重影响因素下...
  • 潘世义还是邬达克——上海息焉堂设计师疑案解析 张化
    X
    摘要:近二十多年来,上海天主教息焉堂设计师渐成疑案,目前有两种说法:政府建筑管理部门采用建筑学术界的邬达克说,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天主教会和宗教学术界坚持潘世义说。文章通过对新老书证的辨析,对史实的正、反考证,对关键人物的采访以及实地考察,从教堂呈现的神学构思、息焉公墓发起人的构成和作用、建堂经费、邬潘两人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差异等角度进行逻辑推理,再考察国民政府建筑管理制度,得出结论:息焉堂由潘...
  • 江南园林假山遗产病害分类研究 傅力 董芊里 张青萍
    X
    摘要:假山是江南园林的基本造园元素之一,属于园林遗产价值的核心部分。由于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加上各类人为原因,江南园林假山的病害现象具有复杂且多样化的特点。文章首先从预防性保护的视角出发,对国内外石质文物病害分类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并进行适用性分析。其次,通过内业与外业相结合的方式对江南地区的12 处园林的假山病害特征进行现场勘查和测绘,对假山遗产的病害特征进行记录。最后,结合国内外石质文物病害...
  • 日本《营造法式》研究史述要 俞莉娜
    X
    摘要:日本学者自20 世纪初开始宋《营造法式》开展研究,此后《营造法式》一直是日本东亚建筑史研究中所关注的话题。通过梳理日本学界对《营造法式》的研究成果,可知从20 世纪20 年代至今,日本学界对《营造法式》的研究分为传入期、全面译注期和扩展研究期3 个阶段。特别是竹岛卓一对《营造法式》的全面译注,为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扩展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日本学界一方面利用《营造法式》的设计思维研究日本建筑,另一方面将...

    案例解析 Project Analysis

  • 原国立中山大学体育馆的改易及保护再利用反思 姚伊迪 黄杰
    X
    摘要:原国立中山大学体育馆在其八十余年的岁月里,随着使用需求的变化,经历了多次改造修缮。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文章较为清晰地梳理了体育馆功能转变的过程:在20 世纪50 年代,体育馆被改造成礼堂,80 年代被作为电影院使用,而时至21 世纪则蜕变成校园文化中心。文章通过总结体育馆三个阶段功能转变的原因和设计对策,探讨老体育馆如何随着时代需求一步步被“礼堂化”,并评价各阶段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近代体育...
  •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病损分类研究——以贵州增盈鼓楼为例 王诗若
    X
    摘要: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病损分类是指导病损勘察及干预措施甄选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现有的木材及木结构标准,不足以全面描述古建筑木结构病损类型,因而造成病损分类模糊的问题,直接影响干预手段的决策与实施。文章以侗族鼓楼木结构为例,对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病损分类体系的重构进行探讨,参考相关国际规范,采用全面、清晰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将古建筑木结构病损划分为材料病损和结构破损两类,并将影响因素分为...

    探索与争鸣

  • 太湖流域风土研究与设计的住宅视角:以常熟为例 江嘉玮 陆少波
    X
    摘要:文章以对谈的形式讨论了与太湖流域及常熟风土相关的议题,包括:(1)常熟在太湖流域的历史地理变迁中的共相和殊相,涉及高乡和低乡的地形地貌与经济作物的关系,以及从常熟风土调研中得到的启示;(2)常熟自明清以来的历史人文传统对当地文化的保存及对更大范围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3)江南水乡住宅里的灶间民俗及其艺术表现;(4)作为建筑师基于风土调研的成果,老家自宅灶间和院子翻新改造项目“灶间之家”对常熟...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