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浏览 > 2024 > 第2期 > 正文

2024年第2期(总第34期)


编者的话


本期《研究聚焦》关注地理学视角下的建成遗产。汪芳等《从流域视角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强调人水关系在文化遗产源起逻辑中的重要性,并阐释流域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构建中的意义;拓晓龙、李哲探讨北宋西北在与西夏连年征战中发展起来的堡寨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与历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对比中,阐释其大纵深面状分布且具扩张性的特点;王东、杨志强从线性文化遗产视角分析明代西南苗疆走廊防御体系的特征;杜春兰、杨璧沅聚焦于川盐古道风景系统的构成,以及盐业古镇在其中的定位;杨菁、殷双则从微观线性文化遗产视野出发,对北京高梁河沿线景观的构成和演变做了深入研究。


在《理论与历史》栏目,黄浦蓉等基于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从集体无意识角度分析了哈尼族的聚落和家屋的空间原型;刘炜、刘琰玥深入整理与分析了北宋初期军事著作《虎钤经》中所体现的城镇防御空间特征;朱友利、杜书波从本土转译视角讨论了福建近代“中西合璧式”教堂建筑要素转译的4种主要类型和可替换原则。
本期《沃菲尔德风土图记》关注具有跨文化普遍性的井干建造方式,讨论其在不同地域所面临技术问题的异同,以及解决方案的多样性。揭示了从全球视野进一步研究井干建造方式的潜力和可能性。
在《案例解析》中,饶译文详细分析了佚人营造建筑事务所王灏建筑师团队的呈坎文郁堂项目,重点落在建筑师如何以权宜策略权衡并妥善处理各方价值诉求,并以嵌入和拼契两种拼贴设计手法协调存旧与更新、私人与公共的矛盾等方面;朱丹、赖世贤以抗日战争时期内迁关中的宝鸡申新纱厂窑洞车间为例,探讨当时中国战略后方建筑营造活动在技术选择上表现出的适应性;党新元从预防性保护的视角出发,分析比利时鲁汶圣雅各布教堂的三轮修复过程中,如何从早期基于经验判断的修复与加固发展为基于实验和监测数据的控制性干预的过程,并讨论此项目对我国遗产保护的启示;刘志鸿则基于其参与的马耳他罗马住宅博物馆环境研究项目的石材退化种类研究,对ICOMOS-ISCS在2008年发布的《石材退化模式图解词汇表》及其各语言版本的优缺点做了评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期责任编辑:刘涤宇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