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拙政园始建自明人王献臣。园景尽成后,王氏邀请文徵明将之记录成册,包括景诗、景画各31 页及《王氏拙政园记》一篇,是为《拙政园图咏》。文章聚焦于园中唯一一处继承了园主名号的景点——槐雨亭,细读该幅对页,指出景画、景诗的并置呈现了该处景点的避世意;并沿用鲁安东引入的认知地标概念,综合相关景画、景诗和园记,进一步指出以槐雨亭为核心并连缀其他五处景点的区域因互相配对的关联性而可以被认知为一片独立...
摘要:江南园林行进至晚明至清初(约1682 -1700)这一重要的历史关隘,大量的营造积累和富有启蒙色彩的社会与艺术语境,几乎必然会沉淀出一些更趋成熟精约、更富于张力的布局类型,这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文章以松江府颐园这一很可能全方位存留了晚明至清初布局原状却较少受到关注的小园为例,尝试通过纵横比较,剖析其“一山三面”的山景园布局、局部“一河两岸”的水景格局,以及高度线性化的建筑格局,并回溯其与更早期...
摘要:青州偶园为清初大学士冯溥所建私园,改筑自明代衡王府奇松园和冯氏旧宅宅园。历史渊源深厚,园主身份显赫,时代和地域特征鲜明,具重要遗产价值。然其在冯溥身后演变与遗产保护史,学界迄无详论。文章以园名变化为线索,通过史料考释、现场调研和文本分析,勾勒偶园从一处文人私园演变为文化遗产的历史过程。文章进一步使用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解析了偶园演变与身份建构的内在机制,提出“逝返”“层积”和“消散”三条线...
摘要:五开间连卷殿是圆明园建筑中较为独特的一类。作为一种“多功能厅”,其主要通过内檐装修实现空间划分,令大尺度的室内空间同时满足统治者朝仪、理政、燕寝和礼佛等复杂多样的园居需求。文章在整理观澜堂、慎德堂和天地一家春殿这三座连卷殿的样式雷图档基础上,还原其内檐装修布局,分析它们各自在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和布局逻辑,揭示空间变化规律及其背后的驱动力。并通过对比内檐装修单体的类型、材料、样式、尺寸等具...
摘要:圆明园是景致集锦式的万园之园,各类景致几乎应有尽有,也包括独特的桥景。圆明园有数百处桥景,九洲清晏的棕亭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章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调研,梳理了棕亭桥的历史变迁和景致内容,发现棕亭桥不仅是园林景物的重要元素,也是重要的观景之所,同时还承担着其周围景致空间连接枢纽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棕亭具有提倡节约、铭记百姓艰难之意。研究提出桥是园林水陆景致空间的组织枢纽,起到牵一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