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和园大戏楼及相关戏本看清宫三层戏台

摘要:文章结合相关样式雷图档、历史档案、清代宫廷绘画、近代所拍摄的老照片等文献资料,通过对现德和园大戏楼与故宫畅音阁两座戏台实物和一个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戏台遗址的辨析和互证,推导出宫五座三层戏楼戏台部分结构、空间相似,是为《升平宝筏》等大型连台剧本而设计。并以颐和园德园大戏楼为例,解析了三层戏台(福台、禄台、寿台)和仙楼四个表演空间及夹层、半地下层设备空的结构与形制;结合清宫戏本,再现了三层戏台演剧时的运行方式,指出了此类戏台具有丰富多元的下场方式、综合立体的表演空间和复杂精巧的机关道具三个演剧特点。研究深化了清代皇家三层戏台的空间与使用认知,为相关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畅音阁;清音阁;德和园大戏楼;传统戏剧表演;样式雷图档;《升平宝筏》

本期内容

    研究聚焦 Special Focus

  • 居住历史建筑活化中的协同治理:以香港为例 许月丽 汪涵 刘建麟
    X

    摘要:20 世纪中后期以来,香港大量历史建筑在 城市更新中被拆除,直到公众对历史建筑关注的 提升和“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政策的推广, 历史建筑才逐步开始被保留和活化。文章在回顾 香港历史建筑保护政策的基础上,借助协同治理 理论剖析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权力关系、权责边界 和协作方式,来讨论非私产权历史建筑活化过程 中经济发展逻辑与公共利益逻辑之间的矛盾根源。 虽然在香港的居住历史建筑活化案例研究中,政 府和市...

  • 英国半正式主体参与历史建成环境治理研究 祝贺 王婷 荣玥芳 石炀 李媛媛
    X

    摘要: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以政府文物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为主导的历史建筑及建成环境管理体系,越发暴露出部门条块分割强、多元主体参与意愿弱、可选政策工具有限等不足。文章使用回溯网络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对英国非部门公共组织——历史英格兰(Historic England)的发展历程和组织架构进行剖析,展现半正式主体在提升机构运作效率、整合跨部门资源和构建多方协作平台方面的角色优势。研究发现英...

  • 新加坡建筑遗产保护之历程、制度设计与保护性利用经验 李渊 赵龙 张娜
    X

    摘要:建筑遗产保护作为"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各个国家都结合本国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探索,提供了不同发展路径、模式和可借鉴的案例。文章以新加坡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梳理新加坡建筑遗产保护历程,解读其制度设计与政策实施,并以新加坡牛车水历史街区为具体案例,分析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建筑遗产在塑造族群主体性的同时也能创造遗产地核心经济动力。对遗...

    理论与历史 Theory and History

  • 赣尺探寻——历史地理学视野下赣地乡土营造尺的流布与辨析 李浈 张之秋
    X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实物测量及工匠访谈的综合比对,系统统计、分析了赣地乡土营造尺及其相关样本100余个,将赣地乡尺按其尺长范围,初步划分为“赣小尺”“赣中尺”和“赣大尺”三大尺簇,并从历史地理学、传播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考证、解读江西“赣小尺”“赣中尺”和“赣大尺”三大尺簇的来源与流布。总体来看,江右一带乡土营造受到多时度、多方位、多频次的文化传播和技术影响,因而赣地乡尺既有唐代俗用大尺的痕...
  • 从德和园大戏楼及相关戏本看清宫三层戏台 吴晗冰 张龙 吴琛
    X
    摘要:文章结合相关样式雷图档、历史档案、清代宫廷绘画、近代所拍摄的老照片等文献资料,通过对现德和园大戏楼与故宫畅音阁两座戏台实物和一个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戏台遗址的辨析和互证,推导出宫五座三层戏楼戏台部分结构、空间相似,是为《升平宝筏》等大型连台剧本而设计。并以颐和园德园大戏楼为例,解析了三层戏台(福台、禄台、寿台)和仙楼四个表演空间及夹层、半地下层设备空的结构与形制;结合清宫戏本,再现了三层戏...
  • 从自在到自觉——清末民国时期古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刍议 王巍 杨家强 周悦煌
    X
    摘要:通过对清末民国法规文件、官方活动和代表性民间叙事里的保护对象:古迹、古物和文物的含义、所指范围是否囊括建筑及其转变原因的考察,厘清这一时期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的基本面貌。觉醒的关键节点应该是营造学社的成立,而归属,则于古迹、古物和文物——三条脉络间辗转演进,并剖析不同脉络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变迁,增益建筑遗产的观念史研究。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其背后是当时国人自身文化身份的觉醒,同时...

    案例解析 Project Analysis

  • 结构技术视角下的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特征与价值 张鹏 贾兴舟
    X
    摘要: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作为近代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屠作场所,建筑空间独特且复杂,生产性、功能性极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配合精妙,是近代上海优秀的工业遗产,也是结构价值突出的历史建筑。本文通过对宰牲场结构设计主要目标的探讨,分析宰牲场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的追溯和本土应用情况的梳理,总结重要结构特征元素,从标准化结构设计与结构安全的保障两方面提炼宰牲场结构技术特征,以期...
  • 工业遗产中“场所精神”的重塑实践——以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为例 刘晨 陈蔚
    X
    摘要:“一五”计划下所建立的内地工业区是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开端,也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但学界对其价值及内涵缺少足够的重视。文章以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为例,从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两方面展开探索。首先从工业遗产角度对场所中的“空间”及其“特性”进行了解读,厘清了工业场所中的精神所在。其次,对隆昌气矿的历史变迁、空间格局及价值属性展开论述,为精神重塑确定有效载体。再次,对厂区结构进行拆解,以空...
  • 环境—人—时间的共情:方塔园设计观的当代意义 姚栋 刘佳颉 吴子乐
    X
    摘要:文章遵循冯纪忠在方塔园设计同期发表的理论,考据历史现场“再做一遍”方塔园设计实验。过程验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也证明了对审美客体(环境)与审美主体(市民)的强调能创造多重共情。方塔园设计观为城市更新中的建筑实践提供了“环境- 人- 时间”问题的重要参考:1)面对环境变迁,如何在大尺度城市更新中凸显历史建筑? 2)以市民为中心,如何由诸多遗产组成感受丰富的导线? 3)就时间而言,当代设计如何与历史共...

    探索与争鸣

  • 修复之外——记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布鲁诺 书评 杜骞
    X
    摘要:安德烈 · 布鲁诺是在建筑修复领域具有国际声望的意大利建筑师,其修复理念的形成与他早年对战争的记忆以及在中东地区一系列的古迹保护实践有关。有感于战争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破坏,布鲁诺将记忆的保存与延续作为修复的主旨,也是建筑师对历史建筑进行干预时责任与道德的体现。通过里沃利城堡、巴黎工艺博物馆、Maa 博物馆等项目,布鲁诺展现了建筑师的工作是如何始于修复,并超越修复。关键词:安德烈 · 布鲁诺;建筑修复...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