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浏览 > 2021 > 正文

2021年第4期(总第24期)

导言


园林,一直都是中外建筑领域中学术讨论的重要议题。源远流长的园林兴造与其所在市镇的历史、文化以及景观紧密交织,是构成建成遗产的重要类型。而随着遗产保护概念的广泛引入,尤其是苏州古典园林自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中国园林相关的研究与保护实践中又增加了新的视野与维度。作为一种遗产类别,园林遗产因其复合的组成要素与诗性景观的特质,与建筑遗产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之处。相应地,历史园林的相关研究也异常多彩,层累的学术成果构建并拓展了我们对这一遗产类型的认知与价值观念。


然而,园林遗产的保护究竟有哪些特殊之处?关于历史园林的研究与现实园林的保护与修缮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研究是否与当下的遗产话语相关联?以及如何具体地增加了我们对园林遗产价值的认知?进而为园林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实践提供更有利的理论支持?都是我们希望持续探讨的议题。


2020年12月4-12日 ,WHITRAP-苏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联合主办2020 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高级人才研修班暨长三角地区古典园林人才研修班。为期8天的研讨课程聚焦于”园林研究的历史与方法及其遗产价值观念与维度”, 本期专题组稿就源于几位讲座嘉宾为相关议题所作的特别发表。除了参与撰稿的作者之外,方惠、冯仕达、丁垚、唐克扬、段建强、鲁安东、魏瑞明(Stephen H. Whiteman)、张凤悟、沈亮、梅虹、吴洪德、 朱蕾、杨慧、周淼等诸位老师的发言与讨论也进一步探索了园林遗产的研究视野。


本期特约组稿人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董一平


编者的话


2021年第4期《建筑遗产》学刊的《研究聚焦》栏目为园林遗产专题,收录8篇文章。朱光亚、余惟佳基于中国园林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在对比中国传统园林遗产与建筑遗产、西方古典园林遗产的基础上,构建了园林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框架。


从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质呈现方面,李睿、冯江以珠三角已湮没的历史园林广州海山仙馆为例,通过呈现消失的历史痕迹之于地方记忆的重要性明示了其遗产价值。刘润恩对拙政园自20世纪50年代修缮以来景物题名滥用的现象提出犀利的批评,警示保护遗产“肉身”的同时切莫丢失其“精神”。都铭、张云还原扬州休园的历史修葺并聚焦于“阁道”这一扬州园林特色元素的出现,指出园林兴废背后映射着社会关系的修整维护。


在园林遗产保护实践的议题中,周宏俊、王婷、李佳佳通过案例解析展现了陈从周先生如何以传统文人的姿态介入园林修复实践,传承并延续了园林遗产的意境与精神。顾凯、钱勃以及张青萍、董芊里、傅力的文章则聚焦于历史园林假山保护这一难题,分别从假山维修中匠师的参与之于园林景境价值保护的意义,和引入数字化手段建立预防性保护体系的两个不同维度上下求索。


最后,金筱敏在梳理意大利历史园林修复理论的基础上,细致地介绍了宁芙花园这一保护案例以提供他山之石,恰为朱光亚先生在首篇中倡议基于中国文化背景进行独立思考提供了样本参照。

《理论与历史》栏目中收录4篇文章,谢祺铮、诸葛净、任思捷对尼泊尔圣域——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的建立和传承过程中崇拜关系的独特作用展开分析。张龙、刘一铭、俞春荣、吴琛基于修缮档案还原了乾隆年间嘉峪关大修工程的始末。吴涛关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内的灵沼轩得名“水晶宫”的时代背景,提示了观看这一独特案例的一种全球视野。张鹏、曾鹏程直面国有近现代文物建筑因所有权的复杂属性,在开放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遗产图说》栏目为原创图文作品。蜷身于上海老城厢内、几经易主而终以“书隐楼”之名为人所知的名宅,在朱宇晖的书写下渐次展开她丰富的基因图谱,物质空间的承转伴随着历史意象的闪回,为本期的专题增添了文学性的回应。


《案例解析》栏目收录了颇具话题性的上海长宁区“上生・新所”地块内孙科住宅修缮项目,或可针对地块内包含历史建筑的城市更新项目引发一些讨论。


《书评》栏目中,李颖春推介了当代“批判遗产研究”领域的代表作《文化和自然遗产:批判性思路》,结合谭镭与作者罗德尼·哈里森的访谈,期望中国读者能够在精准把握该书主旨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


感谢各界师友与读者对学刊的支持,祝新年快乐!


本期责任编辑:温静

 

本期内容

    研究聚焦 Special Focus

  • 中国传统园林遗产保护的理念初探 朱光亚 余惟佳
    X

    摘要:文章聚焦于传统中国园林遗产在新世纪的保护工作中面临的理论问题,指出中国传统园林遗产保护区别于普通的建筑遗产保护,也与西方古典园林遗产保护有所不同。文章认为,园林遗产的保护修缮不仅涉及到如何维系原有的生态系统和发挥其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作用,也涉及到如何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发挥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的作用。文章从七个方面提出修缮与利用传统园林遗产的理念,也提出在以传承为目标的项目中,应...

  • 广州海山仙馆的遗痕与遗产 李睿 冯江
    X

    摘要:文章以已湮没的清代著名园林广州海山仙馆为例,在没有实物遗存的情况下,从“遗痕”而非“史料”的视角出发,探讨已消失的园林及其遗产。通过园址、地形,以及中西游园者留下的图、像、笔记和游记等不同媒介的遗痕,分析历史上海山仙馆的择址、布局和主体建筑“一堂一台”,讨论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者对园林的差异性认识,并回顾海山仙馆衰败后,其遗痕在不同历史时期被忽略、清除、再发现和被不断用于塑造荔枝湾景观的过...

  • 今日拙政园景物题名与厅堂布置说明诸问题 刘润恩
    X

    摘要: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晚清民国拙政园的大部分获得了充分的珍护和妥善的保存,但也存在若干失误,造成了影响及于今日的问题。当1949 年苏南区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及1951 年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接管奉直会馆及其园林(大致相当于今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和拙政园中部)时,不少亭阁台榭的匾额已然散失,修复过程中不免要为多处景物补题。然而当时的主事者未能考究史料,恢复旧题,而是出以己意,重新命景。其中不少是随意选...

  • 陈从周的园林修复与营造及其理念 周宏俊 王婷 李佳佳
    X

    摘要:文章聚焦于陈从周的造园实践,在全面梳理与其相关的造园案例的基础上,筛选其中与修复相关的案例,从现状遗存、历史信息、历史环境三个方面出发,对豫园、遂园、天一阁东园等不同类型的修复予以剖析,以探究陈从周对于修复、现状、真实性等所持的态度与策略。可以发现,陈从周面对园林遗产,相比于物质要素,更重视的是意境——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尚未在园林遗产保护中得到充分的重视;陈从周以传统文人的...

  • 江南园林假山遗产预防性保护研究 张青萍 董芊里 傅力
    X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近年来对于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正在逐步开展。现阶段针对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已经较为成熟且成体系,但是并没有针对园林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完整研究体系。尤其对于假山的保护,大多停留在抢救性保护阶段,且尚未对假山病害做出清晰明确的定义。文章通过将假山与砖砌、石窟石刻文物进行类比,提出了假山作为石质文物可能出现的病害以及预防性保护办法,并且提示了园林假山的预防性保护区别于建筑遗...

    理论与历史 Theory and History

  • 从神圣景观到众像之圣域 ——尼泊尔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的历史研究 谢祺铮 诸葛净 任思捷
    X
    摘要:文章以坐落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东北角昌古山顶上的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ChanguNarayan Temple compound)为研究对象,梳理该建筑群作为一个典型的尼泊尔圣域的建立过程。文章从观念与物质环境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经由神话传说对地理景观的阐释所建立的圣地观念,以及围绕圣地观念所形成的崇拜关系;指出组成昌古纳拉扬圣域之物质要素,本质上既是崇拜关系的表现,也是服务于信徒与神灵基本崇拜关系的物质媒介...
  • 革故鼎新,重塑雄关 ——乾隆五十七年嘉峪关修缮工程始末 张龙 刘一铭 俞春荣 吴琛
    X
    摘要:文章基于对嘉峪关营修痕迹的调查与相关文献分析,提出嘉峪关城楼形式自明代创建后曾发生重大改变的推测,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曾有大修的可能。进而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三份嘉峪关修缮工程奏折的解读分析,还原了乾隆五十七年嘉峪关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变更、验收的全过程。揭示了清廷基于嘉峪关已为内关但仍是东西要道的现实,重点修复关城,放弃边墙壕沟,革故鼎新、重塑雄关的古迹...
  • “水晶宫”灵沼轩与其“东方”元素 吴涛
    X
    摘要:北京故宫博物院延禧宫院内的灵沼轩为1909 年始建的金属玻璃砖石结构建筑。文章将触及灵沼轩中外文化交流的议题,首先讨论玻璃在晚清西式园林中建筑的运用和灵沼轩得名“水晶宫”及“西洋楼”的背景,进而提出这种对其建筑特点简单化的定义事实上忽视了其成型时的全球化背景。将灵沼轩放置到全球工业革命的语境下,可见其建筑结构与19 世纪中到20 世纪初欧美国家万国博览会上的“印度亭”“锡兰亭”等“东方建筑”相似,即...
  • 权能视角下国有近现代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模式研究 张鹏 曾鹏程
    X
    摘要:在中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体系中,国有文物建筑占到很大比例。而国家所有权的复杂属性,致使其各项权能关系的调整直接影响到相应国有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从文物建筑国家所有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内容与行使方式的梳理入手,通过研究其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权能关系的调整对于近现代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影响,基于6 座城市310 处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五种典型的开放利用模式,并对各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文物本体...

    案例解析 Project Analysis

  • 与时舒卷,再续新章 ——孙科住宅保护修缮工程 苏萍
    X
    摘要: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孙科住宅约建于1931年,由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在短暂承担居住功能后,1951 至2016 年作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办公楼使用。2020 年经修缮后转变为文化交流空间,作为“上生·新所”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向公众开放。文章记录了建筑的历史沿革及重点修缮内容,探讨其作为地块内保护等级最高的建筑在保护和修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并对其再利用现状做出观察与思考。关键词:孙科住宅;邬达克;城...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