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徽州传统民居是一份宝贵的建筑遗产,对它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建筑本体,还需要同时考量村落中人的生活方式。村落、宗族和家庭是观察过程中的三个层级,从熟人社会中的交往中可见传统村落的建设和演变,从血缘社会的联系可见宗族建筑的兴起和渐渐消逝,而从家庭生活的层面才能见到民居原本及当下的使用意义。文章是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长期对徽州村落测绘和调研的基础上,试图以建筑和使用者结合的人文地理角度,循着微观、...
摘要:对徽语方言区风土建筑的研究以古徽州地区成果最为卓著。1957年出版的《徽州明代住宅》在塑造那个时代的民居研究范式上起到了自己的作用。1981年后,古徽州风土建筑研究在如风土/乡土建筑研究范式的确立、聚落形态及空间意象研究、风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等诸多方面,对中国风土建筑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对古徽州以外的其他徽语方言区风土建筑研究成果较少,对古徽州风土建筑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以及其风土区系...
摘要:聚族而居的徽州村落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它们会因为血缘关系、宗族意识、佃户制度等人文因素,以及山川河流、地域空间、承载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扩张、析出,其裂变与演进适应自然环境,并最终形成人、地、村和谐统一的、场所空间有序的村落集聚形态,即村落群。文章以徽语体系下的徽州传统村落群为研究对象,探讨方言区分布、地域构成和村落集群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出徽州传统村落群的发展演进、维系方式和空间结...
摘要:皖南历史聚落的形成和演进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移民聚居、区域建制、产业发展、战争以及近代开埠等几方面。文章对近代以前皖南历史聚落的自然资源特征和历史聚落形成并兴盛发展的社会经济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通过大量的例证探讨了皖南历史聚落的府(州)、县、市镇和村落的选址、布局、规模、形态等特征,从而对皖南历史聚落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层级体系特征和空间形态特征作出类型学层面的归纳总结,指出皖...
摘要:徽州向为儒家礼学重镇,与礼制阐释相合的纵向布局住宅因之较受学界关注。但在明代晚期和清代晚期,徽州及其周边地区也常见一种与礼制明显不合的横向布局住宅。通过聚焦这种横向布局住宅,文章提出四个论点:首先,徽州地区常见的纵向布局住宅,以及适应纵向布局的“大廊步三间”住宅单元多出现在清初期之后,很可能是清代皖派礼学兴起的产物;其次,常见于皖派礼学兴起之前、退潮之后的横向布局住宅,不宜套用儒家礼制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