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浏览 > 2020 > 正文

2020年第3期(总第19期)



2020年第3期《建筑遗产》共发表文章15篇,除常设栏目外,增设了《保护技术》和《纪念与回顾》两个专栏。《研究聚焦》为保护理论话题。


当下的建筑遗产保护,更多偏重实践性。在保护法律法规约束和保护纲领的指导下,通过保护设计和保护技术的应用,实现保护的目的。与此相应的是对纲领的解读和对保护对象即遗产本体历史的研究,借以提出保护呼吁和保护建议。对保护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对较弱。为此本期特别聚焦了3篇具有类型学意义的文章,以期引发有关讨论。


作为他山之石,蔡永洁教授《从建筑的类型到空间的类型——城市空间作为历史传承的载体》一文,通过对新理性主义代表人物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奥斯瓦尔德马提亚斯温格斯(Oswald Mathias Ungers)、罗伯·克里尔(Rob Krier)的类型学概念及设计实践比较分析发现,欧洲的类型学理论与城市设计实践经历了从城市建筑的类型学到建筑类型与城市空间类型的统一、再到城市空间的类型的转变,不尽相同的三种类型学都为城市空间研究以及空间传统的传承提供了方法。城市开放空间可以作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据此,作者以上海老城厢更新改造为题,在2020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中验证了这种类型学方法的普适价值,以及空间特征的可传承性,为城市遗产保护和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角度。


青年学者徐桐的《文化现象的视野——文化遗产的现象性本质及其研究主旨》,立足文化遗产研究本身,通过梳理文化遗产研究主旨从历史性、建筑性向文化性保护转向的演进脉络,阐述了对“文化遗产是特定族群建构于具体时空中的文化现象”这一本质的认知。提出文化遗产的研究主旨为对文化现象的综合性解释,应以历史人类学、历史地理学和景观人类学的研究框架作为支撑,探索区域史视野下文化现象类型学分野体系的演进脉络建构,以及景观志视野下对地方文化的解析。


在现有的遗产类型中,声景观遗产是一类新型文化遗产。郑军老师的《浅析中国声景观遗产》,以其多年的遗产研究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对主要依凭于古典园林的中国古代声景观遗产娓娓道来,从其文化渊源到营造目的、到类型与构成要素,再到设计策略与营造方法,虽曰“浅析”,实则细致梳理了中国古代声景观的独特遗产面貌,为我国声景观遗产的综合性研究和保护奠定了基础。


本期的《理论与历史》栏目以历史研究为主。


如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失落的“高直+横漪之路——从上海城市核心场域的变迁看老城厢历史地标群的再生》一文中,朱宇晖博士通过对源自城隍庙西园湖心亭场域的高直+横漪形态逻辑发展、演变的描述,为读者呈现了他眼中上海城市地标与核心场域从自主发育到成熟之境的历史变迁,以及这种集体无意识般的动态风貌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趋向与精神力量。冀望以历史层理风貌叠映的理念,在城市更新中以老城厢为核心场域延续这一形态逻辑,完善上海城市的风貌拼图与历史表述,推动老城厢以更生动有机的姿态,融入今日的城市发展更新轨迹。与蔡永洁教授传承城市空间特征的老城厢改造探索性实验的理想,虽介入视角不同但在更新理念上相映成趣。













本期内容

    研究聚焦 Special Focus

  • 从建筑的类型到空间的类型 ——城市空间作为历史传承的载体 蔡永洁
    X

    摘要:通过对新理性主义代表人物罗西、温格斯、克里尔的类型学概念及设计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罗西的类型学是城市建筑的类型学,温格斯在实践上完成了建筑类型与城市空间类型的统一,克里尔则专注于城市空间的类型。罗西和克里尔反映了城市研究的两种极致,温格斯介于他们之间,实现了建筑类型与空间类型的统一。三种不尽相同的类型学都为城市空间研究以及空间传统的传承提供了方法。在2020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中,以...

  • 文化现象的视野 ——文化遗产的现象性本质及其研究主旨 徐桐
    X

    摘要:遗产保护如今渐成显学,但研究较多集中于案例保护实践、遗产保护史方面。文章试借鉴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的分析视野,通过梳理国际遗产领域呈现的从历史性、建筑性向文化性保护转向的研究主旨演进脉络,厘清文化遗产是特定族群建构于具体时空中的文化现象这一本质认知。基于此,提出文化遗产的研究主旨为对文化现象的综合性解释,应以历史人类学、历史地理学和景观人类学的研究框架作为支撑,探索...

  • 浅析中国声景观遗产 郑军
    X

    摘要:声景观的营造源于古代文人“天人合一”“仕隐兼济”的哲学思想和儒家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不同,中国古代声景观营造的首要目的不是愉悦感官,而是修身养性。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声景观遗产可以分为设计和非设计两大类型;按构成要素可分为全自然、半自然和全人工;设计策略分为融入自然、借用自然和人造自然三种;营造方法分为合理的选址、科学的规划、适当的建筑形式、丰富的音色营造、巧妙的借声、噪声的控制、反衬,以...

    理论与历史 Theory and History

  • 失落的“高直 + 横漪”之路 ——从上海城市核心场域的变迁看老城厢历史地标群的再生 朱宇晖 徐瑞彤 孙文达 万航
    X
    摘要:源自城隍庙西园湖心亭场域的“高直+横漪”形态逻辑,及其背后隐含的价值趋向与精神力量,潜在地贯彻了上海的城市地标与核心场域变迁史,这种集体无意识般的动态风貌一致性,连同散布老城厢的众多“海洋系”地标,是这座滨海边城的城市空间自主发育到成熟之境的展现与支撑。文章尝试提出让上海老城厢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在同一动态逻辑与精神主题下交互呈现的“历史层理”与“风貌叠映”的理念。并畅想生成以城隍庙湖心...
  • 贵州近代天主教堂建筑类型初探 周坚 郑力鹏
    X
    摘要:文章对近30年来中国关于近代天主教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与评述。运用社会研究方法和建筑类型学理论,从贵州近代天主教传播历程以及天主教堂修建的概况入手,以贵州现存或有史料可寻的26座近代天主教堂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堂的外观是否接近当地民居形式、教堂仪式空间中有无突出的多边形圣坛、造型中有无高耸钟楼,以及钟楼的形制等要素将这些教堂分为五种类型,并对其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近代贵州文化、经济和...
  • 长乐长宁 ——肥东县南部明初移民村落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 张靖华
    X
    摘要:巢湖北岸是明初移民的集聚之地,受特殊的历史地理和社会文化影响,以长宁镇和长乐集为中心的移民村落和市镇形成了十分强烈的规划性特点。长宁镇与长乐集的建筑空间十分严整,在历史上可能充当了移民的集聚地;而周边地区的三片移民村落群不仅保留了原始的编制烙印,且形成了明显的方格网状空间体系:体系内的村庄分布均衡,在受水系、道路等要素的影响同时,兼受明初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被刻意安插并彼此监控的...
  • 法国军事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郑希黎 陈晓键
    X
    摘要:军事遗产保护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相关法规、政策文件以及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引介了法国军事遗产的保护历程与利用策略。在对法国军事遗产的特征和概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结合不同时期法国社会对军事遗产价值认知的变化,系统梳理了各阶段法国军事遗产保护的对象、内容、措施及保护框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介绍了博物馆化、功能置换、军事文化街区复兴和主题整合四种法国军事遗产的利用...

    案例解析 Project Analysis

  • 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之句法解析 ——以鼓浪屿八卦楼为例 李渊 黄竞雄 李芝也 张品文
    X
    摘要:文章以鼓浪屿历史建筑八卦楼为例,提出博物馆功能介入后的空间优化建议与策略,探索一种空间研究的新模式,即以传统与技术、定性与定量结合互补的方法,完成对八卦楼空间分析与改造的科学验证与补充。研究发现:当前博物馆的功能植入未能充分考虑其历史价值的传承与发扬;馆内展陈流线单一,局部有重复或者冲突的现象,总体不合理;陈列品与建筑空间的呼应欠缺,关系生硬,缺乏互动。结合空间句法,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
  • 中东铁路桥隧遗产的特质与价值研究 张晶 刘松茯
    X
    摘要:中东铁路桥隧遗产是我国铁路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其放在世界铁路桥隧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文献整理、案例分析及比较归纳等方法,研究了严寒环境下中东铁路大跨度钢桥的铆接技术、结构材料和桥墩施工的特点,大型多跨铁路石桥的实现方式及钢筋混凝土在石桥中的应用方法,以及长距离隧道高精度勘测技术和对凿施工方法。并通过与同时期国内外桥隧建筑比较,总结中东铁路桥隧在当时的材料应用、结构创新、施工...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