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浏览 > 2018 > 正文

2018年第4期(总第12期)

2018年第4期《建筑遗产》杂志以江南的江右赣系风土建筑研究为题,江右地区地理条件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风土建筑丰富多元、特征鲜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
“研究聚焦”栏目收录了7篇文章。梁智尧从单元布局、组合方式、“过白”设计、丈竿尺法和建筑局部尺度等方面,分析江右赣系天井式宅院从整体到局部的关系和从设计到建成的营建方法,进而指出整体生成技艺体现了江右赣系地方匠作的特征,这一研究对当地风土建筑谱系的认知和传承具有深刻意义。李久君撰文研究了赣东闽北地区插梁架和穿斗架乡土建筑的地盘原型、特征及其转化式样,并分析了不同地盘式样在赣东闽北地区的分布规律、发展与变迁;希望通过研究为该地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以及传统营建智慧在新的建造活动中的有效延续提供借鉴。潘莹、田甜的文章聚焦于湘南、粤北的泛天门式民居,分析了泛天门式民居的几种类型及相应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和细部构造特点,并指出这种居住建筑是江西吉泰地区的天门式民居以适应环境气候为基础,伴随移民和文化交流在湘南、粤北发生的传播与演变。李浈、丁曦明在文章中分析了江西黎川乡土建筑的营造技艺特征,涉及地盘格局、扇架类型、屋水权衡、营造尺法等四个方面,并对当地营造尺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做了探讨。张海滨以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的敞厅——天井式住居中普遍存在的“过白”现象为切入点探讨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的风土建筑谱系,从形制与建构两个方面探讨“过白”与这一住居类型的内在关系,分析了“过白”的起源、发展和分布。门畅对鄱阳湖流域“土库”住居的基本形制、衍化类型和地域分布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以此来分析自然与社会文化因素对江右地区风土建筑谱系的影响。
在“理论与历史”栏目中,姚赯从“百川并流”的地理特征入手,分析了江西四种有代表性的文化传统及对应四个地区的建筑表现,比较综合地探讨了江西不同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征和形成原因,并强调了这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万幼楠的文章分析了明清时期赣南客家地区不同类型防御性民居的形制特征,进而探讨了王阳明和当时官府主张的“以盗制盗”策略与该地区防御性民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之间的关系。
在“案例解析”栏目中收录了两篇文章。张鹏、陈曦撰文分析了美国费城海军船厂——这一具有独特价值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方法,指出遗产保护可以作为推动城市复兴的重要手段。黄怡、张顺豪、吉纳·沙曼和朱晓宇的文章以部分亚洲国家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部分遗产地的无障碍环境为例,探讨了遗产地无障碍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本期的《沃菲尔德风土图记》呈现了在秘鲁、在危地马拉、在希腊、在中国、在印度的几处不同的仪式庆典。在庆典中,建筑、广场或自然存在的空间与人和仪式形成了特殊的、具有纪念性和神圣性的场景。
在“访谈”栏目中,丁垚、刘东洋、冯江、潘玥的对话围绕蔚县田野调查的内容、教学及遗产保护的一般性问题展开。


本期内容

    研究聚焦 Special Focus

  • 013赣东闽北乡土建筑地盘特征与变迁研究 李久君
    X

    摘要:文章基于调研测绘的一手资料,经归纳分析后认为赣东闽北插梁架地盘的原型为“前两架椽+内四架椽+后两架椽”和“通檐用二柱”这两种;穿斗架地盘原型为“前劄牵+内两架椽×2+后劄牵”,并通过添加勇柱和齐门柱、改变架椽数和后拖架椽三种方式产生转化型式样,在赣闽两地均有应用。同时梳理了抬梁架与插梁架、穿斗架乡土建筑地盘建构原则的异同,认为二者的差异在于建筑结构、构造和原型转化方式不同。最后通过地域空间分布规律辨析了地盘式样在赣东闽北地域的发展与变迁。这项研究可为该地域及邻近地域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以及传统营建智慧在当下新的建造活动中的有效延续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赣东闽北;乡土建筑;地盘;变迁

  • 022江西泛天门式民居的传播与演变 潘莹 田甜
    X

    摘要:江西吉泰地区的天门式民居曾被认为是孤立存在的,但据近两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和实地调研发现,在湘南和粤北地区也有与吉泰地区天门式民居形制相似的民居建筑。吉泰、湘南、粤北三地地理位置相近,样本地均属夏热冬冷气候,历史行政建制有所交叉,人口移民多来自吉泰地区,文化交流频繁。由此推断,湘南、粤北两地“泛天门式”民居的出现非“火花现象”,而是在环境气候适应的基础上,伴随着移民和文化交流产生的建筑文化传播现象。传播过程中,相较于原型在收排雨水、设立天井院、房屋进深和入口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演变。 关键词:“泛天门式”民居;传播;演变;江西民居;湘南民居;粤北民居

  • 029传统营造语境下黎川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特色探析——兼议“赣系临川派”的乡土区划 李浈 丁曦明
    X

    ​摘要:文章以近百栋遗存的明清建筑的实测数据和大量匠师访谈口述资料为依据,从地盘格局、扇架类型、屋水权衡、营造尺法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江西黎川乡土建筑的营造技艺特色,探讨了“插梁式”构架的可能来源,尝试厘定当地乡尺的绝对尺度,阐述了乡土营造尺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籍此对“赣系临川派”乡土建筑的区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土建筑;营造技艺;江西;黎川;偷柱;插梁式样;拖架; 直水;压白

  • 038从“过白”看赣北敞厅——天井式住居类型及谱系流布 张海滨
    X

    ​摘要:在历史上,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经济文化发达,也是雷礼、雷发达等哲匠的故乡,其风土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当地的敞厅——天井式住居中普遍存在“过白”这一现象,即在敞厅后部向天井望去,能够在敞厅檐口与前厅的屋脊之间看到一线天空。文章尝试通过对“过白”分布情况的梳理,探析“过白”的起源及流布。在此基础上,以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的敞厅——天井式住居为例,从形制与建构两个方面探讨“过白”与这一住居类型的内在关系。最后,以“过白”为参考系,探讨赣北鄱阳湖平原地区的风土建筑谱系。 关键词:“过白”;赣北鄱阳湖平原;敞厅——天井式住居;风土谱系

  • 049鄱阳湖流域“土库”及其衍化建筑的空间类型研究 门畅
    X

    摘要:鄱阳湖流域是江右地区的文化发源地,而“土库”住居是鄱阳湖流域风土建筑中一种较为原生的类型。文章首先以“土库”的基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特征和构成元素的细致剖析,找出自然与文化因素对江右地区建筑形制的影响。其次,对基型的变体按内在成因进行归纳分类,对“土库”在江右地区的一般衍化类型以及特殊形制做了梳理和阐释。第三,在对江右地区众多宅院类型对比与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地域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最终从地理、文化、社会等多角度的讨论中引出江右风土建筑谱系的推断性结论。 关键词:江右;鄱阳湖流域;“土库”;基型;衍化

    理论与历史 Theory and History

  • 062百川并流:江西传统建筑的地域特征 姚赯
    X
    摘要: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江西传统建筑具有多元化的地域特征。文章提出儒学、族居、工商业和多种崇拜是江西四种主要的文化传统,分别突出地表现在赣中、赣南、赣东北和赣西四个地区,在这些地区的传统建筑中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征,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其原因则可归结为地形切割产生的环境差异、基于水道的贸易线路、持续的移民活动和长期稳定的行政区划。 关键词:传统建筑;地域特征;江西省;文化多样性
  • 069王阳明与赣南客家地区防御性民居的发生与发展 万幼楠
    X
    摘要:文章在论述明清时期赣南客家地区不同形制的防御性民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础上,尝试分析王阳明和当时官府主张的“以盗制盗”策略与该地区防御性民居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防御性民居包括:围村、城堡式村落、土堡、赣南围屋、闽西南土楼、粤东北的“四点金”(四角炮楼)及港深地区的围堡等。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显示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主张或发起民众建造村堡、围屋来抵御匪盗的袭扰,但现有研究资料显示,南赣巡抚所辖的“八府一州”区域内的防御性民居,基本都是明正德年间及以后出现或盛行起来的。文章就此问题,根据王阳明任职南赣巡抚时对相关事物的处置及前后的一些历史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王阳明;防御性民居;客家;赣南

    案例解析 Project Analysis

  • 095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复兴动力的工业遗产——美国费城海军船厂... 张鹏 陈曦
    X
    摘要: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费城海军船厂是美国最早的海军船厂之一,也是美国海军的发源地。自1868年设立至1996年停止运营,费城海军船厂见证了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成为费城工业历史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2003年开始,费城船厂正式启动保护与再生,在十几年间,这片占地1200英亩(约485.6ha)的工业区域成功转型为集遗产保护、混合功能开发、绿色可持续建筑、新型能源系统的实验场,成为费城在后工业时代转型的动力源。文章从美国费城海军船厂的历史和特征入手,讨论了其对费城、宾夕法尼亚州乃至美国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其保护和再生方法的研究,论述了遗产保护作为城市复兴手段的重要性,及遗产保护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密切相关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费城海军船厂;工业遗产;保护;再生;城市复兴
  • 103遗产地的无障碍环境设计与建设——基于亚洲经验的比较 黄怡 张顺豪 [孟加拉]吉纳·沙曼 朱晓宇
    X
    摘要:文章寻求在遗产地规划和无障碍环境设计两方面的研究及实施之间建立起重要的关联,对目前已经开展的关于城市无障碍环境的探讨,在空间范畴和社会内涵上进行了拓展与延伸。文章首先对“遗产地”和“无障碍环境”的概念及内涵进行阐释,随后剖析当前遗产地无障碍环境设计与建设现状中的问题及成因,并强调遗产地无障碍环境设计与建设的重要性;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将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国遗产地的无障碍环境案例作了比较,分析亚洲部分国家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最后提出了对中国遗产地无障碍环境设计与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遗产地;无障碍环境;亚洲经验

    访谈

  • 110城乡与建筑遗产的空间调查:蔚县谈话录 丁垚 刘东洋 冯江 潘玥/党晟 整理
    X
    引语:每年夏天,天津大学的古建筑测绘实习都会如期在多地开展。作为全国各县中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22处)的河北蔚县,近年来正逐渐成为这一课程测绘研究的田野之一,也吸引了除天津大学以外的国内外建筑院校师生参与其中。在多种因素推动下,课程本身的传统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2016年8月的一个夏夜,在蔚县牌楼西路惠宾宾馆内,天津大学测绘实习领队教师丁垚与一直关注此项工作的刘东洋、冯江两位老师共同接受了笔者的访谈,内容包括蔚县田野调查的内涵、调查与教学的形式,以及建筑遗产保护的一般性问题。 关键词:万里茶道;湖南;资水;线性文化遗产;遗产廊道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