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浏览 > 2016 > 正文

2016年第2期(总第2期)

本刊秉持每期均推出“世遗”项目的初衷,继创刊号刊出应县木塔和巴黎圣母院之后,在本期展示北京故宫和雅典卫城等人类遗产研究与保护经典案例,以飨广大读者。
在经历了近600 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北京故宫竟能以如此完整的存在状态,向世人宣示其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载体功能,以及令人惊叹的遗产价值含量,这自然与紫禁城百年来的维护历程和如今的“平安故宫”保护工程计划密不可分。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以其在同济大学的长篇演讲稿为基础,通过本刊高度概括地为读者展现了这一遗产载体的全貌与价值含量,以及将其保存和延续到下一个600 年将会遇到的种种难题及其解决途径。
故宫建筑遗产的完整保护及文献档案材料的相对丰富,使学者可以对其作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刘畅的文章在梳理乾隆皇帝于紫禁城之内兴造的时间线索、规制线索的基础上,选择建福宫花园之延春阁和宁寿宫花园之符望阁为典型案例,力图找到解读乾隆建筑设计深层想法和建筑设计参与的隐藏线索,并通过对案例的详尽解析,探讨乾隆皇帝参与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可能的思想动机。
继创刊号对50 年间围绕《威尼斯宪章》发生的各种讨论进行回顾之后,本期美国学者保罗·哈丁·卡普(PaulHardin Kapp)聚焦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威尼斯宪章》第9 条“当代印迹”原则的讨论。他认为,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主义建筑已经成为被保护对象的情况下,应对“当代印迹”原则进行重新审视。事实上卡普的讨论已经超出《威尼斯宪章》中文化遗产的适用范围,涉及对此概念之外的现代主义建筑的适应性利用问题。
将两者相提并论并用相似尺度来衡量是否合适可以继续讨论,正如对文化遗产范畴的理解一直在变化一样。
在通常意义上,现代的遗产保护观念及其行动,其实是对启蒙现代性负面后果的反思和修正。陆地撰文认为,建筑遗产的保护思想在启蒙运动以前的传统社会就已存在,与前者既有渊源关系,又有本质区别。通过陆文的辨析,或许可以一探人类心灵在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演化历程。
早在二战结束后的苏联时期,俄罗斯就作为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开始了历史城市保护工作。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作为其各种资源的最大继承者,在社会的剧烈变化中,历史城市保护制度一直进行着各种调整。李文墨和张松的文章试图对俄罗斯历史城市保护制度的演变历程与特征进行分析,以求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制度提供借鉴。
2013 年,沃菲尔德先生将其50 年来记录的10 万余张世界各地风土建筑影像的电子版赠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图书分馆。他在本期《风土图记》专栏中,一如其惯常的写作风格,继续以专题图说的形式呈现这些影像资料,主题是建筑与大地的契合关系。
如果说中国文明历史身份的完整见证地非北京的明清故宫莫属,那么西方文明历史身份的见证地就应首推希腊的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希腊文明辉煌期的显要地标,也是全球瞩目和景仰的人类史迹纪念地。如何对这处有着逾2 500 年历史的著名遗址进行修复,该工程负责人瓦西利基·艾莱夫特里乌(Vassiliki Eleftheriou)和迪奥尼西娅·马夫罗马蒂(Dionysia Mavromati)应本刊之约特撰文详述。论文记述了该工程自1975 年以来漫长的实施过程,讨论了废墟加固、复位、地志延续、历史信息实录与保存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方式。
儋州故城是海南保存面积最完整的古城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研究室历时多年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深度研究,提供的保护方案已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复同意。本期呈现了几年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
中瑞合作的沙溪复兴工程已进行了15 年的时间,对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充分讨论正当其时。本期刊发的一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了沙溪复兴工程的各个侧面。瑞士学者克里斯蒂安·伦费尔(Christian Renfer)对沙溪复兴工程的思考,反映出一个欧洲保护工作者的遗产价值观和独到见解;黄印武对榫卯构造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阐述如何将之应用于沙溪当地木构建筑的保护实践中去,并藉此讨论了建筑遗产本体真实与本意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城市笔记人”刘东洋则以富于学理的才思,对黄印武的一部《在沙溪阅读时间》作了简明的评析。


本期内容

    研究聚焦 Special Focus

  • 001紫禁城百年大修与“平安故宫”工程概述 单霁翔
    X

    摘要:故宫遗产包含故宫建筑群和故宫博物院藏品两大部分, 两者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中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故宫 堪称中国国家历史身份的第一见证地和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难度工程。文章介绍了近期故宫博物院在紫禁城百年大修 以及“平安故宫”工程方面所做的努力,展现了故宫博物院为 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观众服务能力,实 现对故宫的完整保护和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思考。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百年大修;“平安故宫”工程

  • 012紫禁城里的明堂?——乾隆皇帝建筑设计参与管窥 刘畅
    X

    摘要:本文在梳理乾隆皇帝于紫禁城之内兴造的时间线索、 规制线索的基础上,以建福宫花园之延春阁和宁寿宫花园之 符望阁为典型案例,根据历史档案和现存情况,整理了这两 座在紫禁城中共存约 150 年的高阁建筑的空间及其陈设信息, 通过对二者位处园林的功能地位,尤其是近乎明堂的独特空 间格局的着重解读,结合相关案例,对乾隆皇帝参与建筑设 计的深度和可能的思想动机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乾隆皇帝;紫禁城;明堂;延春阁;符望阁;建筑设计

    理论与历史 Theory and History

  • 02521世纪的当代印记——《威尼斯宪章》第9条再思考 [美] 保罗•哈丁·卡普/祝东海 译
    X
    摘要:今天,现代主义建筑中那些一度被认为表达了当代艺 术与建筑学理念的作品,已成为历史保护主义者和修复建筑 师们仔细记录、保存和修复的对象。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建 造于《威尼斯宪章》已被全世界的保护专家和遗产管理者接 受的时期。该宪章第 9 条规定,新施加于历史遗产的保护措 施,比如修复或加建,必须要带有“当代印迹”。当时,在 建筑和规划领域所谓“当代印迹”普遍被认为是指现代主义 建筑式样。然而,20 世纪 60 年代,保护专家们开始质疑现 代主义是不是“当代建筑”绝对化的表达方式。在保护现代 主义建筑遗产时,“当代印迹”的含义尤其需要再研究。文 章介绍了在对历史建筑的干预设计中,现代主义风格是如何 被首次称为“当代印迹”的;继而讨论了今天的建筑设计如 何与作为遗产的现代主义建筑整合;最后,文章质疑了当代 关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的保护观点,并提出,基于效能的设 计已经开始影响现代主义建筑遗产的建筑学特征和历史特征, 需要重新审视《威尼斯宪章》第 9 条。 关键词:《威尼斯宪章》;原真性;当代印迹;现代主义;后 现代主义;可持续发展
  • 036传统社会的建筑遗产处置方式以及思想基础 陆地
    X
    摘要:将建筑视为遗产的观念古已有之。本文旨在辨析传统 社会处置建筑遗产的思想基础及其具体方式,指出这种处置 基于经济制约,维续特定的精神文化关联,且臣服于各种现 实社会政治需要。除经济考虑外,传统社会的建筑遗产处置 本质上是将其作为非物质遗产。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建筑 遗产处置基础及其具体方式存在着多方面的本质差异。 关键词:建筑遗产保护;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思想基础; 保护方式
  • 050俄罗斯历史城市保护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分析 李文墨 张松
    X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俄罗斯历史城市保护制度的演变历程, 分析其历史城市保护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导因素,以及国家 层面有关历史城市保护法规的主要内容。在我国历史文化名 城制度设立超过 30 年的背景下,文章为其改进和完善提供了 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历史城市;保护制度;保护名单;俄罗斯

    案例解析 Project Analysis

  • 071雅典卫城修复工程——兼论几何信息实录的先进技术 [希]瓦西利基•艾莱夫特里乌 [希]迪奥尼西娅•马
    X
    摘要:对雅典卫城古迹进一步的修复工作于 1975 年启动。 该项目由希腊的教育、宗教事务、文化与体育部负责实施, 以面对由于自然(如地震)或人类活动(如火灾、战争或先 前的修复)对雅典卫城古迹造成的严重危机。干预措施严格 遵循《威尼斯宪章》的精神及可逆性原则,以保持古迹原有 的建造形式。新的大理石构件只在需要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 性的时候才会被添加进来,但铁夹和销钉都更换成了钛金属 的加固构件。原初的浮雕和雕塑都被转移到卫城博物馆中, 代之以人造石的仿制品;而被确认为古迹的一部分散落建筑 构件则被安置回它们原初或是相应的位置。此外,文章还介 绍了在卫城古迹、护墙及其基岩的实录和图示中运用的最新 技术;聚焦于对雅典卫城古迹地形地脉的研究和摄影测量记 录,并总结了雅典卫城修复中心工作人员已经进行的一些摄 影测量研究;概要介绍了“为雅典卫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项目的初衷和可交付成果。 关键词:卫城;修复;文化遗产;摄影测量;三维建模;帕 提农神庙;山门
  • 092拼贴”的城垣遗产——儋州遗存城门形制与筑法研究 常青 张鹏 戴仕炳 周乐
    X
    摘要:儋州故城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经宋元变迁, 明初在原址上扩建,明清两代多次修葺,清末民初以来逐渐 颓圮,城楼皆不存。20 世纪 50 年代末,城墙大部分被拆除, 仅武定门(北门)和镇海门(西门)两座城门的城台部分保 存得较为完整。现存武定门、镇海门两个城门的形态是经过 不同历史时期的建造、改建和扩建而最终形成的。城台中部 开有疑似内瓮城的小天井,城门洞的拱券有叠涩、半圆和四 心圆等发券券型,砖拱有并列、纵联等多种做法,用砖规格 与形状也各不相同,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拼贴”痕迹。其形 制与筑法之独特与多样,在中国华南地区古城遗存中堪称上 品。但长期以来该故城遗存的遗产价值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对其“拼贴”过程及完整形态也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研 究基于对城门的三维激光扫描和测绘材料,从历史文献解读、 城门形制与筑法分析、砖材热释光断代,以及砖与灰浆的材 料组份等四个方面,对武定门、镇海门两个城门进行了全面 的实录分析。通过对来自不同渠道信息进行比对与判断,对 城门的变迁过程做了推演,得出其唐代始建,宋元延续,明 初翻建,明中叶至清末多次改、扩建,现有遗存为历代累加“拼 贴”而成的城垣遗产的结论。文章还根据分析遗留柱础的位 置和尺度,结合对海南及与海南具有密切历史文化关系的闽 南、两广等地城楼特征的调查,对城楼的形制进行了复原研究。 关键词:儋州故城;城垣;形制;筑法;拱券;实测分析
  • 108瑞士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村落的思考——从沙溪复兴... [瑞]克里斯蒂安•瑞福尔 / 董一平 译
    X
    摘要:文章从一位瑞士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视角出发,以 中国与瑞士合作的沙溪复兴工程为例,结合贵州、广西等地 传统村落的现状,提出对中国乡村地区文化景观保护问题与 发展方式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沙溪复兴工程;文化景观保护;空间规划;中国村 落
  • 120从“以形写神”到“以形传神”——榫卯逻辑与沙溪传统木结构... [瑞]克里斯蒂安•瑞福尔 / 董一平 译
    X
    摘要: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以榫卯构造为基本特色,发展出 了独特的建构文化。榫卯式样变化多端,不断发展,但是都 无法脱离基本的榫卯逻辑。文章通过考察榫卯与结构的关系, 榫卯的制作材料和构造方式,结合沙溪复兴工程的具体保护 实践,探讨榫卯逻辑的内在规律和实践意义,提出以“得其神, 略其形”的思路来推动传统榫卯的进一步保护与发展,维持 榫卯的真实性,传承并强化其遗产价值。 关键词:传统木结构;榫卯逻辑;遗产价值;真实性
  • 132那些在沙溪阅读时间的人们 刘东洋
    X
    ​那些在沙溪阅读时间的人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