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浏览 > 正文

2020年第4期(总第20期)

2020年《建筑遗产》迎来了创刊五周年,第四季度推出了学刊的总第20期。


      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这一古老的皇家建筑群作为世界瞩目的遗产地,持续探索和践行着中国特色的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本期《研究聚焦》为紫禁城建筑遗产专题,辑录6篇文章呈现多角度的研究以飨读者。

张琼对慈宁宫建筑群的13座建筑进行了木材取样,掌握了各材种在不同部位的使用情况,继而结合档案文献探讨了该建筑群在明清两代的建造和改建历史,提供了借助定量分析趋近历史样貌的研究路径。崔瑾作为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一线参与者,全面呈现了养心殿正殿大木构架的调查过程,以细致的调研成果推进了对养心殿正殿大木特征的认识,为紫禁城建筑断代研究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实物依据、丰富了样本群。顾金怡、温静为代表的同济大学团队,基于故宫西华门城楼的测绘调查,比较了故宫3座形制相近的庑殿顶城楼的细节差异,将西华门城楼山面结构的特征放归官式建筑的演变脉络中理解。何滢洁、张龙回顾并整理了单士元先生的著述与实践,对其承自中国营造学社“沟通儒匠”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评析,思考了先生对中国古代营造工艺体系的研究与保护实践之于当下的镜鉴。程枭翀回望近一个世纪以前瑞典学者喜仁龙考察紫禁城的经过,评价了其论述的视角与学术贡献,并追踪喜龙仁的足迹再访紫禁城,通过影像的今昔对比,为更好地保护和呈现故宫建筑遗产价值提供了立足点。朱宇晖将时间拉回明代北京宫殿初成的激荡岁月,在前朝中路的威权表达中细梳出北上南匠的宋风传承,在已有的明初紫禁城复原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史料、现状基址和设计想象进行了全新的复原探究,并对后世的屡次重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期《理论与历史》栏目的3篇文章纵横古今中外,在历史与当下间求索。

陈捷、张昕对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的建筑形制与宗教图像、宗教空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解析,揭示了金刚宝座塔这一源自外域的建筑形制在中国的本土化现象,并指出真觉寺塔现状图像与文字秩序的错谬对其遗产价值产生的不利影响。郭卫雪、王鑫、吴艳莹梳理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印度建成遗产保护体制与法规的建设发展历程,对印度遗产保护工作在遵守国际准则前提下,兼顾本土文化和推进多方参与的探索实践给予了正面评价。李彦伯再次将目光投向冯纪忠先生的经典作品何陋轩,通过解读设计者自身留下的文本,回溯这一作品发生的过程,提出向“建造”的回归是何陋轩作品意义的真髓,并借此就当下的建筑学进行了反思。


本期《遗产图说》邀请丁垚、党晟为考察多年的田野蔚县作了极富历史感的讲述。《案例解析》栏目中,支小咪通过分析一例荷兰建筑遗产在不同时代的复兴,探讨了建筑师的时间观念与空间操作如何在处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黄琪对捷克一处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从多角度进行了评述,旨在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事业打开思路。《探索与争鸣》栏目中,回应ICOMOS2017年颁布的《木质建成遗产保护准则》,陈琳基于中国现存木质建成遗产的树种分析成果,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历史森林保护区的设想。


本期内容

地址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1室

分享

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0-1071/TU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289 定价:¥99.00; $60.00 邮发代号: 4-923

Copyright @ 2018 建筑遗产期刊网站